如何应对家庭暴力中的儿童受害:以家暴男性施虐孩子的案例为例
在中国,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曾遭遇家庭暴力[1],而这些暴力行为往往不只是针对成年人,甚至会波及到孩子身上。据中国妇联发布的数据,在全国的家庭暴力案件中,有近40%的受害者是未成年人[2]。面对家暴男性施虐孩子的状况,如何有效地保护儿童避免伤害,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家庭暴力中的儿童受害现状
1. 家庭暴力的定义与形式
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直接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等;也包括言语上的侮辱、恐吓等心理虐待。而当施暴者是家里的男性成员时,这种暴力往往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2. 家暴男性的特点
- 这些人多具有控制欲强、情绪易激动的特点;
- 他们常以“权威”的身份自居,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决策权。这类男性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家人的行动自由,导致儿童无法正常接受教育或参与社交活动。
- 当其遭受压力或者不满时,会将怒气转移到孩子身上;
3. 受害者的特点
- 儿童通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寻求帮助;
- 家庭暴力往往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二、儿童在家庭暴力中的心理创伤
1. 心理健康问题
持续的家庭暴力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被施暴者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他们可能还会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导致父亲发怒的原因,从而产生内疚和自责的心理。
2. 人格发展障碍
长期遭受家暴的儿童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阻碍。一方面,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特质;另一方面,由于频繁目睹暴力事件的发生,他们可能学会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将对他们的未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为长期的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 他们还可能出现社交恐惧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此外,部分儿童甚至可能会模仿施暴者的暴力行为,在成长过程中变成施暴者。
三、如何保护被家暴男性施虐的孩子
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反家庭暴力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行为[3];同时,该法还强调了对受害者的保护措施,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2. 提高公众意识
社会上应加大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此类事件的认识水平。教育部门可以将预防性侵害和家庭暴力的知识纳入学校的课程中;媒体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制作相关专题节目或文章,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家暴问题。
- 例如,家长需要学会识别早期迹象并采取适当措施;
- 在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等。
3. 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
针对儿童受害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他们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咨询热线或设置面对面咨询服务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 例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的“家庭暴力投诉举报平台”,就能有效地接收到此类求助信息,并及时转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 同时,各地还应建设完善儿童保护中心,配备专业人员对受害者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的培训课程来提升家长和教师们对于如何正确应对家庭暴力的态度与方法。
4.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除了从外部寻求支持外,受害者的父母也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这包括加强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家暴事件的发生;
- 还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5. 重视教育与预防
在学校和社会中加强对儿童的身心保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合适的支持。
- 教育部门应将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
- 社会各界也应当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来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其中。
四、总结
对于家暴男性施虐孩子的状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关键;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公众意识并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那些无处可逃的孩子们不受伤害。
注释:
[1]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https://www.gov.cn/xinwen/2021-05/17/content_5629485.htm
[2] 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http://www.www.org/article/cn/2014-12/31/content_1199737.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全文链接:https://www.npc.gov.cn/flfg/201512/t20151226_1801913.htm